焕发精气神 奔向好光景
“发钱了!领钱了!”村民喜悦的声音像一股春风,吹到每个人的心里……
10月17日,这是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拉河柱村老鸦树村民小组脱贫后迎来的第一个国家扶贫日,也是他们参加糯山药育苗种植第一次集体经济分红的日子。
很难想象,这个离县城仅有3公里的村寨,就在几年前还是一个贫困村落,全组85户347人,在2016年人均纯收入只有2459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58户235人。截至今年6月底,老鸦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人均纯收入增长到现在的11100元,成为维西县农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村民小组之一。
生态种植 助力增收
“勤勤快快,日子越过越好了”
在村口,记者正巧碰上卖菜归来的傈僳族汉子李继华,收获颇丰的他,脸上挂满笑容……
每天清晨5点,李继华和儿子就载着一整车新鲜蔬菜从村子出发。从老鸦树到维西县城的公路上,全是像李继华家一样运送蔬菜的小货车和三轮摩托车。
由于区位优势好,离县城近,青山环抱、绿水长流的老鸦树是发展生态种植的绝佳之地。2012年,村里投入上百万元,建了183个大棚,能覆盖村里农户50户。可由于没有种植技术和生产意识,大棚建成后,硬是闲置了3年。
2016年,政府引进当地龙头企业亨哈公司,以向村民租赁经营方式,开始种植蔬菜。2018年,老鸦树投入205万元,建成了420亩露天蔬菜基地,发展了糯山药、大葱、大白菜、百合等60多个品种的特色产业。
拉河柱村驻村第一书记钱俊华掰着指头算起了账:过去村民种植玉米,一亩的毛收入是800元,而露天蔬菜和大棚蔬菜的一亩产值是传统种植收益的10倍。摇身一变,老鸦树成为维西当地的生态“菜篮子”。
“勤勤快快,日子越过越好了。”这是李继华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每天一早他将新鲜蔬菜拉到农贸市场售卖,然后回到村里的蔬菜基地继续干活,儿子、儿媳打工、养殖,晚上还要忙着采摘清洗第二天售卖的蔬菜……李继华一家人的日子,忙碌而欢快。
屋前屋后 美化亮化
“投工投劳,村居环境变更美”
一说起老鸦树,几年前,人们的印象还是这样的:进村道路旁堆满垃圾,柴草垛挤在院里,粪堆气味扑鼻,脏水往门口一倒,谁家都干净不起来……如今,一走进老鸦树,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村入户,水泥青瓦的村屋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
“过去住的是土基房、木楞房,晴天怕火,雨天怕漏,一到刮风下雨,就担心得不行。连住都是个问题,谁还想得到打扫?”回忆起老房子,李继华不停倒苦水。再看现在李继华的新房子,屋外是果园菜园,院内是鲜花点缀,家里装修整洁、家具摆得整整齐齐;屋内屋外,亮化、美化,一样也没落下……
老鸦树地处高半山区,平均海拔2500米,尽管离县城很近,却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道路通往外边。在李继华的记忆里,那时候,全村没有一寸硬化的路面,“那路,根本走不成”。
“投工投劳,村居环境变更美。”走在村里的硬化路上,钱俊华向记者介绍着。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各级政府投入近千万元,完成了村级房屋改造,硬化进组道路,完善田间管网,还安上了太阳能路灯。“晚上村里也亮堂堂的,村民有时候就在路灯下干活。”钱俊华的手机里存着不少夜间走访时拍摄的视频和照片,其中有张照片:村民正在洗菜、装菜,看到钱俊华走来,笑得乐呵呵的。
新的砖瓦房建起来了,但过去群众住的木楞房和其他旧房危房到处都是,村民还舍不得拆。漂漂亮亮的新村落到处都是旧木杆、老房板,这可咋整?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凑在一起一商量,想出了个法子:把废旧木料做成木栅栏,把刚刚复垦复绿的土地围起来。如今村里的角角落落,随处可见木栅栏围起来的菜园、花园……
走到村里一棵古树下,老人们正坐在树荫下聊天,这是村里专为老人们设置的聊天休憩吧。听说可以造福村里老人,不少村民主动让出自家宅基地和闲置地,就地取材,在全村建成了聊天点3个、公共小花园20个,种植了200多棵绿化树……
外交部:当前中法关系保持良好势头
11月9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宣布:应法方邀请,全国人大...[详细]